动漫产业的核心层是内容产业,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多元发展的今天,中国动漫不再是一个辉煌却单一的艺术作品,而是在文旅产业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0-2024年中国动漫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8.6%,2024年突破3000亿元,二次元用户规模超5.8亿。
但当下动漫行业正面临深刻变革。2024年国产动画番剧数量超140部,但小说改编动画比例高达65%,原创内容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AI漫剧的测出率高达50%-75%,制作成本降至传统短剧的四分之一,生产效率提升至每月20-30部。
在AI生成内容席卷而来的今天,博派资本投资的B-cool studio(笔酷文化)张磊却坚持着最传统的信念:好故事的本质是情感共鸣。
“创作者真正追求的,是共鸣感。”张磊说。
在他位于上海的工作室里,手办、原稿和漫画书堆叠出一个小宇宙。他刻意将童年时期影响自己的动画手办陈列于工作台,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初心。他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角色,能在茫茫人海中触动甚至影响某个孩子。

张磊的笔名“赶稿某张”源于连载漫画时永远在赶稿的状态,但他从未将创作视为流水线作业。相反,他坚信内容的核心是“情绪共鸣”。
“哪怕只有一两个读者被你的作品打动,那种满足感远胜于流量数据。”
行业迷思:流量狂欢与创作困境
动漫产业正在经历一场身份危机。一方面,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泛二次元周边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6521亿元;另一方面,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玄幻题材作品占比56%,创新乏力。
张磊观察到,“现在很多创作是为了迎合算法而非表达思想,这是本末倒置”。他的观点戳中了行业痛点:在平台算法主导的时代,内容生产者倾向于追逐短期流量,而非长期价值。
创作本质: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
面对行业困境,张磊的解决方案是回归创作本质。他特别欣赏浦泽直树的《20世纪少年》中的场景:主角在决定拯救世界前,弹了一整晚吉他直到手指流血。
“无论何时开始都不会晚,你都有机会去拯救世界。”这个场景激励着张磊,也印证了好内容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边界的原理。
在创作方法上,张磊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核。“最痛苦的点是探究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想传递给观众什么样的精神。”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当代人的情感与思考。
不管是漫画还是动画,张磊的作品展现了他对内容价值的独特理解。《魔都十字路口》的都市怪谈,《说文解字》的超现实,《超级绿》的中国超级英雄,《街球江湖》的体育竞技,《耐撕房东》的搞笑日常,《凸变英雄X》的英雄群像和时代反思,《开局地摊卖大力》的都市异能……从漫画家到动画导演,他的创作版图横跨多个题材和不同类型。
这些题材各异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试图捕捉这个时代的情绪脉搏。
对于当前年轻受众的变化,张磊敏锐地观察到:“年轻人不喜欢说教,他们会自己去判断什么是需要的。”关键在于“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去做作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价值观。
2024年《龙漫少年星期天》杂志停刊十周年活动现场,预期100人的场地来了近400人,还有人带着孩子一同前来。这让张磊他们看到,好内容是能穿越周期的。
工业化探索:系统化创作的新路径
张磊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坚持创作初心,又引入系统化方法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曾在日本游戏公司KONAMI的工作经历,让他认识到工业化创作模式的优势。他创立的“笔酷”工作室,尝试将电影工业的分工模式引入漫画创作:编剧、分镜、美术各司其职,打破传统漫画家单打独斗的模式。
这种系统化运作的思路,为内容行业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当前AI技术冲击内容的背景下,张磊保持清醒:“AI是工具,不是创作者。技术应该服务于内容表达,而非取代创作灵魂。”
面对AI漫剧的迅猛发展(日广告投放消耗已逼近千万级),张磊认为创作者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现在很多AI剧是为了做AI而做剧,这是本末倒置。”真正的护城河是持续创造打动人心的内容能力。
但这一切精细到毫厘的打磨,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天马行空的创意,能安全、精准、高质量地在舞台上落地绽放。音乐剧制作人是剧目思想主题的构思者、艺术风格的定调者、美学特质的抉择者,梁一冰的工作就是绘制好一份精密的设计蓝图,让创意、编剧、作曲、舞美、演员等所有齿轮严丝合缝地协同运转,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而迷人的梦境。
未来展望:内容价值的回归与重塑
。
对于行业未来,张磊既保持危机感,又充满信心。他认为内容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价值回归”,那些具备独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IP,将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笔酷工作室目前推进的两个核心项目——动画电影开发和创作者平台,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我们不是要做另一个漫画平台,而是要做IP转化引擎。”张磊表示。
从更大视角看,中国动漫产业正在经历关键转型期。2025年被业内定义为“转折年”,核心趋势是“融合”——包括创作上内容题材的融合、技术跨界和传统美学的融合、观众群体的拓展和融合等。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河南省近期发布《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科幻动漫之都”。广东数字视听产业规模已超万亿元,为动漫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行业数据显示,那些坚持长期主义的内容企业,在5年后的存活率是追逐流量者的3倍以上。正如张磊所说:“流量会过期,技术会迭代,但人类共情的逻辑不会变。”
在内容行业的十字路口,张磊的选择提示我们:真正的护城河,是持续创造打动人心的内容能力。在算法和数据主导的时代,情感共鸣可能才是内容行业最宝贵的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