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前期画家尾形光琳创作的《燕子花图屏风》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目前是根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伊势物语》里的和歌“京中红袖经年好,远道羁愁此日情”被画家融入画中。
由于新冠疫情,原定于四五月间举行“国宝燕子花图屏风:色彩的诱惑”特别展已经中止。“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栏目通过介绍这件展品以及尾形光琳其他作品,呈现这位艺术家和这幅杰作的经久魅力。 江户时代前期画家尾形光琳(1657-1716)创作的《燕子花图屏风》,在贴上金箔的屏风画面上仅使用群青、青绿两种颜料描绘了一簇簇繁茂的燕子花。这种青色、绿色与金色的色彩组合,在日本美术中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而该作品也呈现了江户时代独特的美感。日本根津美术馆原定于四五月间举行“国宝燕子花图屏风:色彩的诱惑”特别展(受疫情影响已宣布中止),以《燕子花图屏风》为中心,同时展出以三色组合为特色的佛教绘画、金碧山水、陶艺作品等其他艺术品。
尾形光琳
《燕子花图屏风》(左架)

尾形光琳
《燕子花图屏风》(右架)


尾形光琳《风神雷神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尾形光琳《秋好中宫图》MOA美术馆藏

尾形光琳《伊势物语 八桥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尾形光琳
《布引瀑布图》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尾形光琳《燕子花图屏风》

尾形光琳
《八桥图屏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八桥图屏风》(左架)

《八桥图屏风》(右架)
在屏风画之外,光琳还将“八桥”这一富于诗意的古典意象运用于漆器装饰工艺中。“八桥莳绘螺钿砚箱”用铅表现桥、用银表现桥柱、用金箔莳绘表现叶子、用螺钿表现花朵,巧妙地运用不同素材,体现出明快的艺术风格。砚盒的六面中有五面以桥相连接,起始于右侧面的桥依此伸展经过前侧面、左侧面、盒盖,最后终止于后侧面,这种基于器物形状的灵活装饰,是光琳独创的表现手法。
尾形光琳 《八桥莳绘螺钿砚箱》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尾形光琳《四季草花图下绘和歌卷》(局部) 本阿弥光悦书、俵屋宗达绘 畠山纪念馆藏

《阴持入经》
镰仓时代(14世纪)的《春日宫曼荼罗》描绘了郁郁葱葱的御盖山、草木青翠欲滴的春日野环抱之中的春日宫社殿,笔直延伸的神社参道以金泥描画,象征此处即为净土。室町时代(16世纪)的《四季竹图屏风》通过常青的竹子展现四季变换与时间的循环往复,在无花纹背景的金底上描绘单种植物的屏风画正源于室町时代的“大和绘”风格。
《四季竹图屏风》
桃山时代(16-17世纪)的“黄濑户宝珠香合”以黄色为底色,配以盒顶端的绿色相得益彰。江户时代(17世纪)的“色绘葡萄文大平钵”同样使用青色、绿色和鲜亮黄色的组合,相比《燕子花图屏风》则具有异国风情,令人想到运用相似配色、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华南三彩”(两广、海南地区烧制的三彩釉陶瓷器,主要使用绿釉,局部涂刷黄釉或褐釉)。
色绘葡萄文大平钵
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的《燕子花图屏风》是根津美术馆的镇馆之宝。2005-2006年,创业于明治年间、专业从事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冈墨光堂”承办了燕子花图屏风修复工程。近年,根津美术馆每年举行为期一个月的、以《燕子花图屏风》为中心的展览,通过不同主题、不同展品的组合,多角度呈现杰作的深厚魅力。相信今后的展览能带给观众更为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了进一步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美术代表人物的创作业绩和艺术成就,进一步弘扬中国美术文化,展示新中国60年中国美术家的艺术风采,也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美术